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138-1834-9989

留言反馈 返回首页

站内公告:

上海蓝巢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内高电压试验设备制造商,公司位于近邻上海宝钢园区。专业生产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、d33压电测试仪、准静态d33压电测量仪、电力系统用特种高压试验设备,为各类电力用户提供高电压试验及检测的完备解决方案。

联系我们CONTACT

电 话:021-36215790
手 机:138 1834 9989
联系人:郑经理
Q Q:718589664

138-1834-9989

市场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市场动态

2017第一季度,发电厂企业合并:分有分的道理 合有合的道理

2017/5/3 18:17:27 点击量:139 标签:

在坊间流传的方案中,有一种说法为“华电+国电”、“华能+大唐”、国电投三家的模式,即在目前五大发电的基础上简单合并重组,终实现“五变三”。


  近期“发电企业合并”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,多种版本的合并方案,真真假假,令人应接不暇,——五大发电五家变三家,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联姻,火电、水电、核电各自组成专业化的公司等等,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。而坊间的传言不时被二级市场抓住机会大肆炒作,今年2月,一则神华与大唐合并的传闻,一度让大唐发电的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攀升了30%以上。


  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,那么发电企业之间是否真正需要合并?如何合并才是佳方案?时机又是否成熟了?


  分合皆有理?是的!


  中央企业合并重组,一直是国务院国资委所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,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,该机构直属的中央企业有196家,而截至去年年底,中央企业数量已缩减至102家,而国资委今年的任务是将中央企业数量缩减至百家以内。


  因此,从国企改革的态势看,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。


  那么,当下的电力企业是否应该合并重组呢?


  这还得从当年的分家开始说起。2002年之前,中国大的电力企业名曰国家电力公司,这是一个集、发、输、配、售及设计、施工于一体的庞然大物,彼时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这种高度集中的电力体制,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效率,无法满足当时电力高速发展的需求,全国范围内缺电严重。于是2002年底,国家进行了电力体制的重大改革,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11家:2家电网公司、5家发电公司及4家辅业公司。


  这轮改革实际上是将发电侧和设计施工企业推向了市场,引入了竞争机制,这在电力短缺的年代,不仅必要,而且效果异常显著——在过去14年多的时间内,中国从电力严重短缺,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发电装机大国。


  2002年厂网分开时,中国当时的电力总装机约3.5亿千瓦,而截至2016年年底,我国装机总量已经达到16.5亿千瓦,14年时间装机规模增长了4.7倍,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,这在国际电力发展史上也绝无仅有。


  当然,相对充分的竞争和无序的野蛮扩张,也让事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——发电装机的严重过剩。尤其是近几年,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,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,而发电侧的跑马圈地却没有因此停歇,每年超过1亿千瓦的新增装机,让中国发电过剩时代迅速到来。尤其是火电装机大幅增加,导致设备利用小时快速下降,2016年,中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为4165小时,创下52年来新低。


  由于电源建设是典型的跑马圈地行业,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和排他性特征,即一家公司在某一区域投资了发电厂,在没有重大用电增长情况下,其他企业就不能在同一区域再新增电源投资,这导致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。在当前电源建设已经过剩的背景下,如果任由其发展,发电企业之间的内耗会继续增加,可以想象,未来发电资产的大量闲置定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。


  这种情况下,将发电企业进行合并重组,从国家层面进行资源协调和再分配,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  事实上,电力企业的合并重组一直都在进行中。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成立的4家辅业公司,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、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、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、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,早已在2011年与多家设计院一起重组成了两家综合服务公司: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。而作为五大发电之一的中电投集团,也在2015年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进行了重组合并。


  因此,当前发电企业中的所谓“五大四小”,在电力装机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进行合并重组,作为宏观政策调控的手段,并不让外界感到意外。大环境和企业基本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,如果重组合并能够减少企业间的内耗,增强企业活力,抑制已经过剩的装机规模,那为什么要拒绝呢?


  如何排列组合?你猜!


  既然合并重组确实有必要,那么,什么样的排列组合才是好的方案呢?


  在坊间流传的方案中,有一种说法为“华电+国电”、“华能+大唐”、国电投三家的模式,即在目前五大发电的基础上简单合并重组,终实现“五变三”。在观察者看来,这种组合尽管操作相对简单,但在所有方案中不靠谱,因为若以此简单合并,并不能起到政策调控之目的。五家变成三家,三家之间照样跑马圈地,发电企业的格局依然难以打破。


  而上述合并方案也存在事后难以融合的问题,因为每家公司均存在大量重复的部门,合并之后如何安排,必然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。就像中电投与国核技合并之后,两年时间过去了,内部依然是两个体系,有人戏称,上述两公司合并仅合并了董事长王炳华一个人,其他的机构设置基本上还保持原样。


  第二种说法是将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重组。多年来,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就像是一对冤家对头,煤电矛盾、煤电顶牛在不同时期常常演绎不一样的故事。当煤炭黄金十年时,发电企业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,而煤炭市场进入寒冬后,发电企业便会大获丰收。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,双方处于不同的攻守格局,或强势进攻,或弱势退守,国家相关部门左右协调,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。


  于是,一份“神华+大唐”、“中煤+国电”的重组传言得到了市场的追捧,甚至很多业内专家也倾向于这种纵向一体化的整合方案。支持者认为,重组后煤电联姻成为一家人,双方皆大欢喜,从此世间再无煤电矛盾,就像当前的国华电力,这家出身于神华集团的发电公司,无论煤炭市场如何巨幅波动,它总能够成为平衡神华集团业绩的重要工具。


  上述重组方案看似合乎情理,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。因为占全国装机一半的五大发电,与排名前两位的煤炭企业进行煤电联营,那么,对其他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而言,显然是不公平的,因为联营之后发电企业的燃料供应就会成为独家供应,这样一来,发电企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就会走向寡头垄断,从而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。


  如果每个行业都进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,那么也有违于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的市场分工,因为按照上述逻辑,发电企业是否应该继续向上下游延伸,发展自己的电力装备或电解铝产业?而电解铝企业是否也都去自建电厂,甚至开采煤矿,以保证自己产业链健全?这样一来,整个行业必然走向无序竞争的格局。


  因此,这个看似有道理的方案,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

  当然,还有一种专业化重组的方案,即打破现有发电企业之间的格局,把火电、水电、核电和新能源按照不同的电源形式,进行专业化重组。比如(我说的是比如)将火电资产划入华能旗下,水电划入三峡,核电划入中核,新能源划入国电,在此基础上,对目前五大发电的相关部门进行重新整合。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重组,尽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完美方案,但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益。


  一是企业管理更加专业化,避免了每个企业什么电源都发展的局面。比如在水电领域,一个流域一家企业开发,就会根据不同的来水进行梯级利用,水源的调配更加灵活也更加科学。


  二是实现不同地域间的相互协调,企业之间不再争抢有限的资源。比如在当前弃风弃光严重的情况下,重组后的新能源公司不会再为抢占资源而跑马圈地,这样就能够实现在难以消纳的地区,风、光资源延后开发,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。


  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。若五大发电的火电重组成一家企业,那么对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必然大幅增强,而重组后的发电企业尤其是新能源企业,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迅速增强,更有利于国际市场的拓展。


  四是国家可以实现在更高层面进行宏观调控。比如未来减少煤电和化石能源装机,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比例,在调控上相比当前的管理会更加有效。


  这样的重组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相比于前两种方案,优势一目了然。当然了,重组的方案我说了不算,读者贤明,你们看看就行了……


  总而言之,在目前的电力格局下,合并重组已是大势所趋,只是如何进行更有质量的整合,合并之后如何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,实现效益大化,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,才是企业合并重组的初衷和归宿。